安顺生态茶文化特色 安顺生态茶文化特色是什么

admin 6 0

中国安顺市有什么土特产

朵贝茶

朵贝茶,那是崇祯年间就作为地方特殊而珍贵的贡品运到京城,上贡皇帝品尝的好东西。朵贝茶的原产地在今普定县化处镇的朵贝。朵贝茶是贵州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茶之一。

波波糖

镇宁是波波糖的产地。波波糖是用糯米加工的饴糖和去皮炒熟的芝麻粉末为主要原料,经过精心加工制作而成。将饴糖加温至四十摄氏度时,加入芝麻末,这时饴糖就能层层起酥,在将起酥的糖皮卷成扁圆形状,一个个洁白的酥糖就像春风拂荡的层层波澜,故名为-糖。-糖以饴糖为原料,饴糖清甜易消化,经过麦芽酶的作用可变为葡萄糖,直接进入血液,极富营养,加上芝麻末,更加香甜酥脆,入口即化,是一种老友皆宜的食品。

蜡染

蜡染是贵州著名的民间传统工艺品,也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印染方法之一,其中以安顺的最为有名。 安顺蜡染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苗族和布依族蜡染为主,承传了古老的工艺,在图案上因民族的好尚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其花纹细致,色彩浓郁,常见的图案有山川风景、花鸟虫鱼、仕女人物、古代文物等。取材十分广泛,加之造型不拘一格,极富浪漫主义风格。

六月李

上关六月李是关岭自治县的特色农产品,具备特殊的土壤条件和光照条件,形态美艳,入口脆爽,味道甘甜,具有清热润肺、解毒、止消渴等独特功效,是典型的无公害绿色果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贵州生态黑茶的特点是什么?

1:品质价值

黑茶在后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益生微生物群体,这些微生物群体,不仅对人体具有保健养生的作用,也能对茶叶品质进行改善和提高。后发酵是一个比较缓慢,时间较长的过程,时间越长,发酵就会越充分,微生物群体就会越加丰富,其功效和口感就会越来越好。这就造成了贵黑在收藏过程中的品质升华

2:口感功效价值

有年份的黑茶由于陈放较久,经过长时间的后氧化作用,茶性变得较温和无刺激,能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助消化、养肠胃,降三高、降血糖、还有药用功效,而且存放的时间越久,氧化程度越高,茶汤滋味越醇和。

3增值价值黑茶是一种养生保健茶,可降三高、助消化、消食刮油等等,是减肥的良好辅助品和修身养性的养身茶。存放得越久其口感更好,品质更佳。在每年的3月开始,黑茶的价格会按照上一年的市场价格上涨百分之二十,所以黑茶目前的价格每年都在上升,需要存茶的朋友可以抓紧时机了。

黑茶

安顺山里山茶庄有多少平方

安顺山里山茶庄有42万亩平方。

黔中安顺独特的“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地理气候优势,决定了安顺茶发芽早、品质优的产品特征。

安顺茶文化深厚,屯堡文化、古茶树资源、最美茶山、大碗茶敬客等文化相得益彰。

安顺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优质的茶叶产品也得到充分展示。

安顺生态茶文化特色 安顺生态茶文化特色是什么-第1张图片-黄茶网

匠心传承安溪茶文化

铁观音——福建省 泉州市 安溪县 最闪亮的名片。在上千年的产茶史中,勤劳勇敢的安溪人民不仅创造了乌龙茶加工技术,还培育出品质优异的世界名茶——铁观音,创造了独具魅力的 安溪茶 文化。

“未讲天下事,先品观音茶。”亲朋见面要斗茶,迎宾待客要品茶,婚丧嫁娶要喝茶,迎来送往要送茶……茶渗透进茶乡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铁观音也成为安溪人的精神图腾。

不久前,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近年来,安溪以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契机,不断加强种质资源与生态景观保护,建立健全制茶技艺和茶文化传承机制,在保护、活化、利用好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的同时,弘扬振兴中华茶文化。

代代相传

安溪茶历史悠久,至少可追溯至唐朝末年。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的兴起,安溪茶叶作为一种重要商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英语中的“tea”即由 闽南语 的“茶”音译而来。

安溪县茶管委办主任陈志明自豪地说:“创制乌龙茶半发酵制作技艺、发现培育安溪铁观音这一珍稀茶树品种和发明茶树短穗扦插繁殖技术是安溪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的经验结晶,被公认为安溪茶人对世界茶叶文明史作出的三大历史性贡献。”

位于安溪县西坪镇松岩村松林头打石坑的石崖峭壁上,一棵茶树亭亭玉立,在山间地头之上,显得独树一帜。远看,茶树与石崖相映成趣,仿佛一只大乌龟驮着一棵茶树缓步而来。近看,茶树叶形椭圆、叶肉肥厚、嫩芽嫣红、青翠欲滴、枝繁叶茂。

“这株魏家铁观音母树,从发现至今已有300多年。”安溪铁观音魏荫第九代传人魏月德说,其祖魏荫发现这一母树后,通过压条繁殖,将繁育出的茶苗送给周边茶农栽种,推动了铁观音在安溪各地安家落户。

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魏月德始终坚持魏家世代传承、孕育出铁观音名品“魏十八”的18道制茶工艺。

“安溪半发酵乌龙茶制作技艺由苏龙首创,闽南语‘苏龙’与‘乌龙’谐音,为纪念其贡献,乡民把依其法所制的茶称为乌龙茶。这种技艺需要历经3大阶段、10道工序、36个小时精心焙制,赋予安溪铁观音独特的‘兰花香’和‘观音韵’。”陈志明说。

高超、精湛、独特的制茶技艺,印证了一代代安溪茶人根脉传承的匠心精神。“为实现健康、安全的茶叶种植技术,我们去杭州请教了专做有机茶的专家,从荒山开垦开始,十多年如一日坚持有机茶的生产标准。”安溪县有机茶协会会长、品雅有机茶董事长汪建仁说。

在安溪,像魏月德、汪建仁这样不遗余力传承茶文化的人还有很多。近年来,安溪大力培养高素质茶文化人才,目前已获评铁观音大师8名,铁观音名匠26名,国家级制茶工艺大师8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名、省级9名;连续举办4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支持鼓励建设大师名匠工作室、非遗文化传习所、制作技术研究会等,建立全链条“传帮带”机制。不仅如此,安溪还与福建农林大学共同合作创办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以推动茶产业的永续发展。

“学院实施‘产业人才培训’工程,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大专班等各类专题培训班,培养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千余人,茶产业领军人才、行业大师2000余人,重大农技推广服务人才7万余人。”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教授高水练说。

乡村振兴

“山是聚宝盆,茶树是金银。山中种茶树,不愁吃穿住。”这首流传于安溪的民间茶谚,生动道出了茶对安溪人民生计的重要性,也是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茶叶对安溪而言,是支柱,是民生,是特色,是引擎,让安溪从一个贫困县跻身国家百强县。2021年,安溪全县茶园面积达60万亩,茶叶总产量6.2万吨,涉茶总产值280亿元。在安溪,80%的人从事与茶相关的产业,农民纯收入的56%来自茶产业,茶承载了百万茶乡人的富裕之梦。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在保护和传承铁观音茶文化的同时,积极拓展农业文化的功能,探索出一条传承、保护与发展互促互进、良性循环的道路,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安溪县农业农村局农科所所长胡水利说,安溪积极探索茶农共享机制,建立“龙头茶企+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58%的农户加入合作社或进入企业务工,带动13.8万农户增收致富。

从种茶到售茶、从茶艺到教学……有数十万女性群体,她们的力量贯穿茶叶采摘、制茶、茶艺、茶文化等方方面面,让安溪铁观音更加柔美、更加馥郁芬芳、更加韵味悠远。2019年3月,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安溪县妇女联合会等单位在安溪率先成立全国茶叶领域第一个以女性为主体的传习所,让她们参与种茶、制茶各个环节,以茶为依托帮助女性就业和创业。

“传习所成立之初有95人,至今已达387人,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传习所的培训中,加入传习所提升文化素养,提高技艺创新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所所长何环珠说。

安溪人不但会制茶,更会卖茶,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安溪茶商的身影。如今的安溪茶商不仅卖铁观音,还经销武夷岩茶、普洱茶、白茶、绿茶、红茶等各种茶叶,形成了“安溪人卖百茶”的格局,在全国乃至全球茶叶市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10年来,安溪茶产业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区域聚集、集群化发展的特点,形成了以八马茶业、华祥苑等为骨干的现代茶叶专业生产集群,一些龙头企业正在筹划上市。

八马茶业是知名的全茶类全国连锁品牌企业。公司总工程师林荣溪说:“公司连续10年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去年营业收入达17.4亿元;过去两年八马茶业连续成为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原产地茶企纳税双第一。”

“依托这些企业,安溪初步形成了集名茶加工基地、专业精制、贸易物流于一体的茶叶现代化全产业链。”陈志明介绍,安溪企业在茶叶深加工、茶叶机械智能化、茶叶质量安全等关键性、共性技术研究上均走在全国前列。在茶产业配套方面,安溪有茶叶包装、茶杯、茶盘、茶桌、茶家具等茶器具生产企业近500家,批发零售店铺上千家,经由安溪及安溪茶商生产或流通的茶配套产品,占据全国茶产业配套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

保护发扬

悠远的茶业发展史、精湛的半发酵技艺、丰富的茶树基因库、多样的茶园生态圈等,融合形成了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陈志明说:“安溪号称中国茶树种子资源库,是因为这里的茶叶品种很丰富,拥有100多个茶树栽培品种。在1984年全国第一批审定通过的30个茶树良种中,安溪县占6个。安溪还拥有陆生野生动物24目69科283种,维管植物种152科497属940种。”

长期以来,安溪按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遴选标准,对茶叶产区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推行“林长制”“河(湖)长制”;推广绿色高质高效茶园生态管理技术,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声光电智能虫害防治技术、“猪—沼—茶”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我们现在种茶,主要采用自然农耕、生态管理的方式,保持生物多样性,基本不用农药。使用粘虫板、诱虫灯和光声干扰设备,对传统虫害防治知识创新性利用,提高了防虫效率,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避免了对生态系统食物链的破坏,茶园生态更健康稳定。”既是茶农、也是安溪县茶园生态管理研究会会长的刘金龙说。

2021年5月,安溪县农业农村局与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联合创建全国首家茶生态医院,对茶园进行生态诊疗。“茶生态医院是以茶园生态为特色的茶全产业生态治理,提高了整个茶生态水平,预防茶树生病。”高水练说。

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再加上景色优美的茶园、清香扑鼻的茶香……安溪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安溪还在全国率先发展集生产加工、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茶庄园业态,大力培育文旅新经济。目前,安溪已初步建成云岭、华祥苑、高建发等特色茶庄园22座,每年吸引消费人数超200万,旅游收入约12亿元。

“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茶产业基础,通过建设以茶为主题的集休闲、度假、体验、观光于一体的茶庄园,吸引了不少周边游人群,茶庄园将成为保护传承茶文化的一个综合体。”中国茶都集团、云岭茶庄园董事长陈加勇说。

安顺特产?

1、上关六月李

关岭自治县(隶属安顺市)上关镇原生态"六月李"种植历史悠久,据考证已有近三百年的栽培历史。

“上关六月李”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由于该镇具备特殊的土壤条件和光照条件,栽培的“六月李“形态美艳,入口脆爽,味道甘甜,具有清热润肺,解郁毒,止消渴等独特功效,是典型的无公害绿色果品。

2、平坝灰鹅

平坝灰鹅是贵州省地方优良品种(平坝区,是贵州省安顺市的一个市辖区),具有遗传性能稳定、觅食力强、生长快、育肥性能高、以草食为主、肉质鲜美细腻等特点,是发展草地畜牧业和无公害食品的优良鹅种。

3、关岭火龙果

关岭火龙果,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关岭火龙果,果实圆形,果皮呈鲜红色至淡红色;果肉紫红色,汁多味甜。果肉花青素≥3.5毫克/克,可溶性固形物≥12.0%,可滴定酸≤2.5毫摩尔/100克、单果重300克至500克。

4、朵贝茶

朵贝茶中国贵州名茶之一,产于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化处镇朵贝村将军山脚下磨香河畔。自明初洪武年间便作为贡品供奉皇室,清代尤甚。朵贝茶具有条索紧实、匀整,色泽灰润,香气高长,滋味醇厚鲜爽等特点。

5、镇宁波波糖

镇宁波波糖,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隶属贵州省安顺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镇宁波波糖,又叫波波酥。它香甜、易化,所以又叫“落口酥”,是外婆做给孙子吃的一种点心,在当时乡下叫做婆婆糖。主要特点是香、甜、脆,色泽麦黄。食之口内久留芝麻的清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关六月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坝灰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岭火龙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朵贝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镇宁波波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顺市

古色古香的贵州茶文化

茶是我国最重要的饮料,它的滋味不分地域,不分民族,有的只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创造的不同的茶文化。贵州是我国最早拥有一系列茶工艺的地区,在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下茶在 贵州文化 成为了一个骄傲。

中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而贵州又是中国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地区之一。茶又是中华民族的“国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元,普及于明清,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

贵州高原被古生物专家称为“化石王国”,1980年7月13日发现了屹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发现的茶籽化石。茶籽化石的出现,奠定了贵州是茶树起源、茶树原产地最有说服力的实物佐证。茶籽化石在晴隆的发现,不仅仅是贵州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是稀世之宝。

贵州是一个茶树品种资源宝库。是一个茶品种最多的省份。全国270种茶树资源,仅湄潭县就占了163种。这是1939年至1949年全国展开茶叶资源调查时得出的结论。贵州山高,气候温暖多雾,无污染,茶叶品质自然极佳,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贵州几乎县县产好茶,好多地区在唐、明、清时代都是朝廷贡茶。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千百年来,多少骚人墨客和无数的饮茶爱好者,留下了数以万计的茶诗、茶词、茶赋、茶歌、茶联、茶故事、茶谜语、茶谚语等文人作品和民间文学作品。

各民族同胞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饮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创造了许多及富于民族特色的茶礼和茶俗,诸如客来敬茶、浅茶满酒、凤凰三点头、捂碗谢茶、三茶三礼等,都是各民族同胞具有创新特色的茶礼,不仅体现了各民族长期形成的有积极意义的茶俗,还活跃了民族同胞的生活。

从民俗民间茶文化看贵州茶文化资源丰富多彩,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辛亥革命以前,贵州山区都是被主流文化边缘化的角落。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座座文化孤岛,有“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天”之说。在其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也创作、继承、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17个世居少数民族发现、利用茶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在这些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茶在宗教、祭祀、婚礼、礼仪、社交等方面的利用,形成了贵州土著居民独居特色、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间茶文化。

标签: 安顺生态茶文化特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