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和板蓝根是一种植物吗
提到大青叶,就会有人联想到板蓝根,因为两者长得还是比较相像的,那么,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大青叶,中药名,主治:热毒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痈肿毒等症,近年来此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除可用治上述诸症外,又可用于痰热郁肺、咯痰黄稠;尤常用于流行性乙性脑炎,既可单味应用于预防,板蓝根,中药名,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常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那么,大青叶与板蓝根的区别是什么?
大青叶,二年生草本,植株高50~2500px。其叶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500px,宽2~150px;上表面暗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状;叶柄长4~250px,淡棕黄色。质脆。
板蓝根,光滑被粉霜。根肥厚,近圆锥形,直径2-75px,长20-750px,表面土黄色,具短横纹及少数须根。基生叶莲座状,叶片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长5-375px,宽1.5-100px,先端钝尖,边缘全缘,或稍具浅波齿,有圆形叶耳或不明显;茎顶部叶宽条形,全缘,无柄。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在枝顶组成圆锥状;萼片4,宽卵形或宽披针形,长2-3mm;花瓣4,黄色,宽楔形,长3-4mm,先端近平截,边缘全缘,基部具不明显短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3-3.2mm,短雄蕊长2-2.2mm;雌蕊1,子房近圆柱形,花柱界限不明显,柱头平截。短角果近长圆形,扁平,无毛,边缘具膜质翅,尤以两端的翅较宽,果瓣具中脉。种子1颗,长圆形,淡褐色。
金银花,紫草,黄芩,板蓝根,大叶清这中药的功效?
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
紫草性寒,味甘、咸,入心、肝经。功能主治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清热凉血,用于麻疹,热病癍疹,湿疹,尿血,血淋,血痢,疮疡,丹毒,烧伤,热结便秘。
黄芩性寒,味苦。入肺、胆、脾、大肠、小肠经。主治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板蓝根其性寒,味先微甜后苦涩,具有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利咽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烂喉丹痧等疾病。
大叶青主治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温病热盛烦渴,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肠炎,急性肺炎,丹毒,吐血,衄血,黄疸,痢疾,喉痹,口疮,痈疽肿毒。
板蓝根的鉴别方法
板蓝根为常用中。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蓝。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能。用于温病发热、发斑、咽喉肿痛、风热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症。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lsatis tinctoia L.或菘青(又叫靛青) lsatis indigotica Fort.的根。
产地与分布 主产河北、江苏。销全国大部分省区。
鉴别要点 哆板蓝根的菘蓝和菘青,两者形状基本相似。区别点是:前者根条较细、根头有众多绿色或深绿色叶柄残基,断面较平坦,味微甜;而菘青则根条粗壮、根头有许多疣状突点,断面略具纤维性、味淡。
而爵床科马蓝(南板蓝根)的根则根茎分枝多,有稍膨大的节,灰褐色,断面有髓,形状与上两种迥异,极易区分。
名典鉴别 1《神农本草经》:「蓝实味苦寒。生平泽。」2梁?《名医别录》:「蓝实生河内平泽,其茎叶可以染青。」3陶弘景曰:「此即今染襟碧用者,以尖叶者为胜。」4唐?苏恭曰:「蓝有三种:一种叶围径二寸许,厚三四分者,堪染青,出岭南,太常名为木蓝子;陶氏所说乃是松蓝,其汁抨为淀甚青者;本经所用乃是蓼蓝实也,其苗似蓼而味不辛,不堪为淀,惟作碧色尔。」5宋?苏颂曰:「蓝处处有之,人家蔬圃作畦种。至三月、四月生苗,高三四尺许,叶似水蓼,花红白色,实亦若蓼子而大,黑色,五月、六月采实。但可染碧,不堪作淀,此名蓼蓝,即医方所用者也。别有木蓝,出岭南,不入药。有菘蓝,可为淀,亦名马蓝,尔雅所谓『葴马蓝』是也。又福州一种马蓝,四时俱有,叶类苦荬菜,土人连根采服,治败血。江宁一种吴蓝、二月内生,如蒿、叶青花白,亦解热毒,此二种虽不类,而俱有蓝名,或恐是此,故并附之。」6寇宗奭曰:「蓝实即大蓝实也。谓之蓼蓝者,非是。乃尔雅所谓马蓝者。解诸药毒不可阙也。实与叶两用。注不解实,只解叶,为未尽。」7明?《本草蒙筌》:「蓝实。闽赣甚多,近道亦有。所产须分数种,(木蓝、马蓝、菘蓝、吴蓝俱不入药。)入药唯有蓼蓝。认状的真,与蓼无异。人家园圃,亦每栽种。茎叶可作靛染,生捣堪绞汁顿饮。……丹溪普济消毒饮中加板蓝根者,即此是也。」8李时珍曰:「蓝凡五种,各有主治,惟蓝实专取蓼蓝者。蓼蓝,叶如蓼,五六月开花,成穗细小,浅红色,子亦如蓼,岁可三刈,故先王禁之。菘蓝,叶如白菘。马蓝,叶如苦荬,即郭璞所谓大叶冬蓝,俗中所谓板蓝者。二蓝花子并如蓼蓝。吴蓝,长茎如蒿而花白,吴人种之。木蓝,长茎如决明,高者三四尺,分枝布叶,叶如槐叶,七月开淡红花,红角长寸许,累累如小豆角,其子亦如马蹄决明子而微小,迥与诸蓝不同,而作靛则一也。别有甘蓝,可食。……苏恭以马蓝为木蓝、苏颂以菘蓝为马蓝、宗奭以蓝实为大叶蓝之实,皆非也」。9清?《本草从新》:「大青。苦咸大寒。处处有之。高二三尺,茎圆叶长,叶对节生。八月开小红花,成簇,实大如椒,色赤。用茎叶。」十《本草求真》在青黛项下言及大青「……蓝叶与茎,即名大青。大泻肝胆实火……」
快速鉴别 1.菘蓝:根呈细长圆柱形,弯曲,长约20cm,直径3~8mm。根头部稍膨大,其上留有许多暗绿色或黑绿的叶柄残基。根表面呈灰黄色或淡黄棕色,具纵皱及须根痕。质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皮呈棕色、木部黄色。气弱,味微甜。
2.菘青:根呈圆柱形,上粗下渐细,弯曲不直,长约30cm,最粗直径达2cm。根头部膨大,凹凸不平,近根头部有许多疣状突起。表面呈灰黄色或黄褐色,有纵皱及枝根痕。质实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气弱、味淡。
3.南方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 Bremek的根及根茎。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形状是:根茎圆柱形、略带方形而弯曲,分枝多,长15~20cm,直径1~2mm;有膨大的节,节上又分生根茎及细长的须状根。表面呈灰褐色,较光滑。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灰白的髓,外层呈灰褐色,中层呈黄白色。气无、味淡。
大叶青板蓝根好还是小叶板蓝根好
大樱桃喜温暖,不耐寒,不耐旱,不耐涝,怕大风,怕粘土,盐碱地,适于在年平均气温10℃~15℃的地区栽培。豫南、皖北等地试栽经验证明,气温高于15℃时,大樱桃往往开花多坐果少。栽种大樱桃要求一年中日均温度10℃以上的日数在150天~200天以上;冬季-20℃低温就会使大樱桃发生冻害,大枝纵裂、流胶。河北省秦皇岛市曾受北方气候条件影响,大樱桃冬春幼树抽条率达90%以上。幼树抽条会技干皱缩,失水干枯,严重时地上部分全部死亡。大连北部、北京郊区也有引种大樱桃因抽条、冻害而失败的教训。所以引种发展大樱桃,不仅要看当地的年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无霜期等因素,还要认真分析当地的小气候特点,先试栽,后发展。
樱桃属珍稀果树,全国栽培面积仅为15万亩左右,其中70%在胶东和辽东半岛及周边地区,产量约为总产的60%。
栽培历史与分布
樱桃属的植物有120多种,世界上做为果树栽培的主要有3种,即中国樱桃、欧洲甜樱桃、欧洲酸樱桃。供砧木用的还有马哈利樱桃、山樱桃、欧李及各类樱桃的杂交种等。
板蓝根(菘蓝、菘青)有哪些特征?
(俞中仁)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又称草大青。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主产河北安国、江苏南通。安徽、浙江、江西亦有栽培,但浙江钱塘江两岸和江西是菘蓝的南缘产区。菘蓝以根和叶入药,其根叫板蓝根,叶叫大叶青。根含靛甙、靛红、芥子甙、水苏糖、1-硫氰酸-2-羟基-3-丁烯、表告依春、告依春、β-谷甾醇、棕榈酸以及多种氨基酸等。叶含大青素B、靛甙和靛红甙。药理试验证明对流感病毒和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根及叶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功能。主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传染性肝炎及咽喉肿痛等症。
一、形态特征
株高40—120cm。主根长圆柱形,肉质肥厚,灰黄色,直径1—2.5cm,支根少,外皮浅黄棕色。茎直立略有棱,上部多分枝,稍带粉霜,基部稍木质,光滑无毛。基生叶有柄,叶片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5—30cm,宽1—10cm,蓝绿色,肥厚,先端钝圆,基部渐狭,全缘或略有锯齿;茎生叶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15cm,宽1—5cm,有白粉,先端尖,基部耳垂形,半抱茎,近全缘。复总状花序,花黄色,花梗细弱,花后下弯成弧形。短角果矩圆形,扁平,顶端钝圆而不凹缺,或全截形,边缘有翅,长约1.5cm,宽约5mm,成熟时黑紫色。种子1粒,稀2—3粒,呈长圆形,长3—4mm(图14—108)。染色体2n=14。
图14—108(A) 落蓝形态图
1.植株上部 2.植株下部和根 3.花 4.花瓣 5.去花瓣后示雄蕊
二、生物学特性
(一)气候
菘蓝(草大青)
原产我国北部,对气候适应性很强,从黄土高原、华北大平原到长江以北的暖温带为最适生长的地区,长江流域以南是它的南缘产区,东北平原和南岭以南地区不宜栽种。
(二)土壤
菘蓝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酸碱度要求并不严。一般以内陆及沿海一带微碱性的土壤最为适宜,PH6.5—8的土壤都能适应。但耐肥性较强,肥沃和深厚的土层是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地势低洼易积水土地不宜种植。
(三)物候期
3月上旬至中旬为抽茎期,3月中旬为开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结果和果实成熟期,6月上旬即可收获。当然随着地理纬度的差异和每年气候的变迁,南部产区物候期提早;春季较冷的年份,物候期推迟。
菘蓝为越年生长日照型植物,按自然生长规律,秋季种子萌发出苗后,是营养生长阶段。露地越冬经过春化阶段,于翌年早春抽茎、开花、结实而枯死,完成整个生长周期。但生产上为了利用植株的根和叶片,往往要延长营养生长时间,因而多于春季播种,秋季或冬初收根,其间还可收割1—3次叶片,以增加经济效益。
(四)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
板蓝根的主要成分是靛甙,水解后生成吲哚和葡萄糖,以此来表示板蓝根的有效成分的量。经连续两年从板蓝根南部产区田间取样测定结果:
1.根部还原糖含量的年变化
不同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见图14—109。由图看出,从6月下旬到10月底,地上部生长茂盛,根部还原糖含量上升,10月下旬后,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大,根部积累开始增多,到11月下旬出现初霜后,含量急剧升高。12月下旬后的“三九寒天”是全年温度最低时间,含量达最高峰。越冬植株于翌年春季抽茎、现蕾、开花、结籽,则根部还原糖含量迅速下降,此时,地下根部开始萎缩,耗尽了越冬时贮存的养分而逐渐祜死。由此可见,板蓝根于头年春季播种出苗到翌年抽茎前这段时间,根部还原糖含量的变化是随着秋冬季节气温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天气越冷,含量越高(图14—109)。因此,掌握好当地最佳收获期,便可获得还原糖含量高、质量好的板蓝根原料。
图14—108(B) 欧洲菘蓝形态图
1.植株上部 2.植株下部和根 3.花 4.花瓣
图14—109 板蓝根还原糖含量的年变化
注:碘量法测定,含量为消耗0.1NI2液的m1数。
2.板蓝根不同品种在同一时间播种和同一时间收获,根部还原糖含量没多大差异。
即使这些品种的根部外形、长短不一,粗细相差悬殊,但还原糖含量的差异均在0.5ml以内(表14—90)。
表14—90 板蓝根不同品种还原糖含量的比较3.根部还原糖含量与折干率及产量的关系
折干百分率是指收获时根的鲜重与晒干或烘干后干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反映了收获时根部含水量高低和实际收获量。秋冬季节,随着气温的下降,根部还原糖含量不断升高的同时,含水量却逐渐下降,因而折干率的数值有所差异,但随着根部还原糖含量的增加,含水量下降,折干率升高的趋势却是一致的(表14—91)。
表14—91 根部还原糖含量与折干率(实产)的关系
三、栽培技术
(一)种和品种
我国各地板蓝根产区所用的原植物均为菘蓝,由于长期栽培结果,形成很多地方品种,如河北、江苏和浙江三省栽培的菘蓝在植株形态、叶片大小、色泽,以至果实种子的形状、大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表14—92)。
表14—92 菘蓝不同品种间植物形态的差异
除兹蓝以外,我国引进了欧洲菘蓝(Isatis tincioria L.)虽功效相同,但尚未在国内产区应用和推广。它与菘蓝的主要区别特征如表14—93。
表14—93 菘蓝与欧洲菘蓝植株各部形态及染色体数目的比较
此外,小果菘蓝(Isatis minima Bunge)产于我国新疆,中亚、伊朗、巴基斯坦亦有分布,长圆果菘蓝(Isatis oblongata DC.),产于我国辽宁、内蒙古、甘肃、新疆、苏联西伯利亚,蒙古也有分布。功用与菘蓝基本相似。
(二)选地、整地、施肥
菘蓝喜温凉环境,耐寒冷、怕涝,宜选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内陆平原和冲积土地区种植。播种前一般先深翻土地20—30cm,砂土地可稍浅些,施足基肥,基肥种类以厩肥、绿肥和焦泥灰为主,然后打碎土块,耙平,在北方雨水少的地区作平哇,南方作高畦以利排水。畦宽1.5—2cm,高约20cm。
肥源充足的地区,在间苗时施清水粪,割第二次叶后,重施粪肥,对后期根的生长极为重要。
(三)繁殖方法
采用种子繁殖4月上旬播种。常用宽行条播或撒播。播前把种子浸湿、凉干,随即拌泥或细砂进行播种。播后再施一层薄粪和细泥,每亩用种量约1—2kg,按种子千粒重、发芽率、混杂度而定。播后7—10天出苗。长江以南产区,如遇茬口安排困难,可在麦收后进行夏播。
(四)田间管理
播种后,杂草与菘蓝幼苗同时生长,应抓紧时机,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同时按株距7—10cm定苗,多雨地区和季节,畦间沟加深,大田四周加开深沟,以利及时排水,避免烂根。如遇伏天干旱天气,可在早晚灌水,切勿在阳光曝晒下进行,以免高温烧伤叶片,影响植株生长。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霜霉病
(Peronospora isatidis Gaum.)
主要为害叶柄及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产生黄白色病斑,叶背出现似浓霜样的霉斑。随着病害的发展,叶色变黄,最后呈褐色干枯,使植株死亡。霜霉病在早春侵入寄主,随着气温的升高而迅速蔓延,特别在春夏霉雨季节,发病最为严重。防治方法:(1)清洁田园,处理病株,减少病原;(2)轮作;(3)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雨季及时开沟排水;(4)用40%乙磷铝200—300倍液喷雾,隔7天喷一次,连续2—3次。
2.菌核病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
为害全株,从土壤中传染,基部叶片首先发病,然后向上为害茎、茎生叶、果实。发病初期呈水渍状,后为青褐色,最后腐烂。在多雨高温的5—6月间发病最重。茎秆受害后,布满白色菌丝,皮层软腐,茎中空,内有黑色不规则形的鼠粪状菌核,使整枝变白倒伏而枯死,种子干瘪,颗粒无收。防治方法:(1)水旱轮作或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增施磷钾肥;(3)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温度;(4)施用石灰硫磺合剂于植株基部。
3.白锈病
〔Albugo candida(Pers.)O.Kuntze〕
罹病叶面出现黄绿色小斑点,叶背长出一隆起的、外表有光泽的白色浓疱状斑点,破裂后散出白色粉末状物。叶长成畸形,后期枯死。于4月中旬发生,直至5月。防治方法:(1)不与十字花科作物轮作;(2)选育抗病品种;(3)发病初期喷洒1∶1∶120波尔多液。
4.菜粉蝶
(Pieris rapae L.)
5月起幼虫为害叶片,尤以6月上旬到6月下旬为害最重。可用生物农药BT乳剂,每亩100—150g,或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
5.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Kaltenbach)
一般于早春为害刚抽生的花蕾,使花蕾萎缩,不能开花,影响种子产量。防治方法参见,红花蚜虫。
四、采收与加工
(一)留种
留种方法有春播和秋播两种。春播留种是在收割最后一次叶片后,不挖根,待长新叶越冬;秋播留种是在8月底至9月初播种,出苗后不收叶,露地越冬。以上两种方法均在翌年5月至6月收籽。此外在田间地头选瘦地下种,可使茎秆坚硬,不易倒伏,病虫害少,结籽饱满,密度约为30×60cm一株。有的产区挖取板蓝根后,选择优良种根,移栽留种,也能收获良好种子。
(二)采收
春播菘蓝地上部生长正常,每年可收割大青叶2—3次,第一次质量最好。采收时间:第一次在6月中旬,第二次在8月下旬前后,伏天高温季节不能收割大青叶,以免引起成片死亡。
收割大青叶的方法:一是贴地面割去芦头的一部分,此法新叶重新生长迟,易烂根,但发棵大;二是离地面几厘米处割去,另外也有用手掰去植株周围叶片的方法,此法易影响植株生长,且比较费工。
挖板蓝根应在晴天进行,挖时必须挖深,以防把根弄断,降低产品质量。每亩可收获鲜根300—500kg。
(三)加工
挖取的板蓝根,去净泥土、芦头和茎叶,摊在芦席上晒至7—8成干,扎成小梱,再晒至全干,打包或装麻袋贮藏。以根长直、粗壮、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大青叶的加工,通常晒干包装即成。以叶大、少破碎、干净、色墨绿、无霉味者为佳。
板蓝根分为北板蓝根 南板蓝根 大青叶
板蓝根又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
板蓝根分为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
板蓝根的叶或带幼枝的叶叫大青叶
《植物名实图考》:“蓝,《本经》上品,李时珍分别五种,极确晰。为淀则一,而花叶全别,今俗所种多是蓼蓝、菘蓝,马蓝即板蓝,其吴地种之木蓝,俗谓之瑰叶蓝,亦间种子。”
北板蓝根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和草大青的根;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
每年收割大青叶2-3次,为六月中旬;8月下旬;第三次结合收根,割下地上部,选择合格的叶片入药。以第一次收获的大青叶质量最好。伏天高温季节不能采收,以免发生病害而造成植株死亡。
12月份采收的板蓝根药效成分的含量最高
标签: 大叶青与板蓝根区别大吗